- 读书简介
军事历史《智弈山河林澈高岳番外》,男女主角分别是林澈高岳,作者“一生二二生三”创作的一部优秀男频作品,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所有参与制造的工匠,再次签订密约,待遇比照皇商核心人员,家人亦受皇室庇护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制造工坊,被列为最高等级的禁区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京城之中,很快便有了新的传闻“听说了吗?陛下造出了‘千里眼’,能看清百里之外的景象”“不止呢,还有一种叫‘照妖镜’的,能看见水里藏着的鬼怪”流言越传越玄高府高远听着密探的汇报,眉头紧锁“千里眼?照妖镜?”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些东西,...
第5章
这两个字在他脑海中盘旋。
科技。
要发展,便需要基础。
凭空创造,太慢,也太难,如同空中楼阁,镜花水月。
这个时代,一定有被遗忘的智慧,如同蒙尘的珍珠。
皇宫藏书楼。
那里或许有他需要的答案,一线生机。
只是,宫中藏书浩如烟海,大多是经史子集,歌功颂德之文,读来令人昏昏欲睡。
真正关乎民生,关乎工艺技术的典籍,向来被视为“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
它们被束之高阁,甚至随意丢弃,无人问津,任其腐朽。
林澈以“体恤民情,意欲查阅古籍中有关水利、农耕之术,以解民困”为由,向掌管藏书阁的老太监提出了请求。
理由冠冕堂皇,无懈可击,让人挑不出半点错处。
老太监正捻着佛珠打盹,听闻此言,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只从鼻孔里哼了一声,挥了挥手,算是允了。
那神情,仿佛林澈要找的不是什么济世良方,而是一堆废纸。
藏书阁,名为阁,实则更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或者说,是被人遗忘的坟墓。
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纸张与灰尘混合的气味,浓郁得几乎能呛出眼泪。
光线从高处窄小的窗棂透入,在空气中切割出几道浑浊的光柱,无数尘埃在其中翻滚飞舞。
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黑沉沉的,透着一股死气沉沉的压抑。
大部分书籍都覆盖着厚厚的尘埃,仿佛披上了一层灰色的寿衣。
林澈一连数日泡在里面,几乎与这些故纸堆融为一体。
他翻阅了大量农书、水利图志,手指被粗糙的竹简磨得生疼。
有些记载确实精妙,闪烁着古人智慧的火花,但距离他想要的系统性知识,还差得很远,如同隔靴搔痒。
大部分内容,要么语焉不详,只言片语,要么早已是民间常用的粗浅技术,并无新意。
他甚至找到一本《养猪心得三百问》,作者还是前朝某位王爷,真是……饱暖思淫逸的典范。
林澈苦笑一声,将那本奇书扔回书堆。
失望,一点点在心底积聚,如同不断渗入船舱的海水,让他感到窒息。
难道,真的只能依靠自己那点残存的现代记忆,一点点摸索,如同盲人摸象?
那太慢了。
灾民等不及。
天下,也等不及。
这日,他搜寻到了藏书阁最偏僻的一个角落,这里大概连打扫的宫人都懒得踏足。
几乎被废弃,堆满了残破的书籍,断裂的竹简,散发着浓重的霉味,熏得人头晕眼花。
角落里,光线更加黯淡,阴森森的。
蛛网层层叠叠,如同精怪布下的迷阵,脚下是厚厚的积尘,一踩便是一个浅坑,噗地一声,扬起一片灰雾。
他几乎要放弃,胸口堵得发慌。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另寻他法时,眼角余光瞥见一堆散乱竹简的下方,似乎压着什么东西。
颜色与周围的腐朽竹木略有不同,带着一丝异样的光泽。
林澈心中一动,蹲下身,小心地拨开上面的垃圾,拂去尘土。
是几卷用细麻绳捆扎的竹简,还有几卷泛黄的绢帛。
它们被随意地塞在这里,仿佛是什么不值一提的废弃物,与那些破烂为伍。
竹简的边缘已经有些炭化,仿佛经历过火劫,绢帛也脆弱不堪,似乎一碰就要碎裂。
林澈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解开其中一卷竹简的麻绳。
麻绳早已腐朽,轻轻一拉便断了。
展开。
映入眼帘的,不是佶屈聱牙的文字,也不是什么圣贤大道。
而是……图。
复杂的机械结构图。
齿轮咬合,杠杆传递,曲轴连杆。
旁边用蝇头小字标注着尺寸,材料,甚至还有加工的注意事项。
林澈的心跳,骤然漏了一拍,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他急忙展开另一卷绢帛,绢帛的质地更为细腻,保存也稍好一些。
上面是更为精细的图示,还有步骤拆解,清晰明了。
冶铁高炉的剖面图,标注着不同区域的温度和材料配比。
水力锻锤的结构图,巧妙地利用水流的力量进行锻打。
纺织机的改良图样,增加了锭子数量和传动效率。
一幅幅,一件件,都透着这个时代不该有的精巧与智慧,闪耀着文明的光辉。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这些图纸,这些描述……太熟悉了,又太超前了。
他拿起一卷竹简,凑到昏暗的光线下,仔细辨认开头的几个模糊字迹。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真的是《天工开物》的残卷!
尽管只是残本,缺失了许多部分,字迹也多有模糊。
但里面包含的关键冶炼技术,机械原理,纺织工艺,已足够让他欣喜若狂。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不,是黑暗中的火把,是绝境中的甘泉!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再结合他脑中的现代知识进行改良和创新。
一条清晰的道路,在他眼前展开。
那些暗中窥探的眼睛,像无形的网,罩在皇宫之上。
林澈需要力量。
不是禁军的森严,也不是朝臣的权谋。
是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的力量。
单纯的赈灾,只是扬汤止沸。
教导灾民注意卫生,也只是杯水车薪。
他需要更系统,更有效的方法。
科技。
这两个字在他脑海中盘旋。
要发展,便需要基础。
凭空创造,太慢,也太难。
这个时代,一定有被遗忘的智慧。
皇宫藏书楼。
那里或许有他需要的答案。
只是,宫中藏书浩如烟海,大多是经史子集,歌功颂德之文。
真正关乎民生,关乎工艺技术的典籍,向来被视为“奇技淫巧”。
它们被束之高阁,甚至随意丢弃,无人问津。
林澈以“体恤民情,意欲查阅古籍中有关水利、农耕之术,以解民困”为由,向掌管藏书阁的老太监提出了请求。
理由冠冕堂皇,无人能够指责。
老太监眼皮都未曾抬一下,挥了挥手,算是允了。
藏书阁,名为阁,实则更像一个巨大的仓库。
空气中弥漫着陈腐纸张与灰尘混合的气味。
光线从高处窄小的窗棂透入,在空气中切割出几道浑浊的光柱。
一排排顶天立地的书架,黑沉沉的,透着死气。
大部分书籍都覆盖着厚厚的尘埃。
林澈一连数日泡在里面。
他翻阅了大量农书、水利图志。
有些记载确实精妙,但距离他想要的系统性知识,还差得很远。
大部分内容,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早已是民间常用的粗浅技术。
失望,一点点在心底积聚。
难道,真的只能依靠自己那点残存的现代记忆,一点点摸索。
那太慢了。
灾民等不及。
天下,也等不及。
这日,他搜寻到了藏书阁最偏僻的一个角落。
这里几乎被废弃,堆满了残破的书籍,断裂的竹简,散发着霉味。
角落里,光线更加黯淡。
蛛网层层叠叠,脚下是厚厚的积尘,一踩便是一个浅坑。
他几乎要放弃。
就在他准备转身离开时,眼角余光瞥见一堆散乱竹简的下方,似乎压着什么。
颜色与周围的腐朽竹木略有不同。
林澈蹲下身,拂去上面的尘土。
是几卷用细麻绳捆扎的竹简,还有几卷泛黄的绢帛。
它们被随意地塞在这里,仿佛是什么不值一提的废弃物。
竹简的边缘已经有些炭化,绢帛也脆弱不堪。
林澈小心翼翼地解开其中一卷竹简的麻绳。
展开。
映入眼帘的,不是佶屈聱牙的文字。
而是……图。
复杂的机械结构图。
齿轮咬合,杠杆传递。
旁边用小字标注着尺寸,材料。
林澈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急忙展开另一卷绢帛。
上面是更为精细的图示,还有步骤拆解。
冶铁高炉的剖面图。
水力锻锤的结构图。
纺织机的改良图样。
一幅幅,一件件,都透着这个时代不该有的精巧与智慧。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这些图纸,这些描述……
他拿起一卷竹简,仔细辨认开头的几个模糊字迹。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真的是《天工开物》的残卷。
尽管只是残本,缺失了许多部分。
但里面包含的关键冶炼技术,机械原理,纺织工艺,已足够让他欣喜若狂。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不,是黑暗中的火把。
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再结合他脑中的现代知识进行改良。
一条清晰的技术发展脉络,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他几乎能看到,高耸的烟囱喷吐着工业的浓烟。
坚固的兵器武装起全新的军队。
高效的工具让粮食产量数倍增长。
林澈紧紧抱住这些残卷,如同抱着稀世珍宝。
他立刻回到自己处理政务的偏殿。
这里相对隐秘。
他将残卷摊开在书案上,借着烛火,仔细研读。
每一个结构,每一道工序,他都看得无比认真。
脑中,现代的物理学,材料学知识,与这些古老的智慧碰撞。
他拿起炭笔,在一张干净的纸上,开始勾勒。
他首先关注的是冶铁部分。
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实在堪忧。
兵器不利,农具易损。
残卷上的高炉图谱,已经比当下通用的方法先进不少。
但他还能做得更好。
改变风箱结构,提高进风量与温度。
调整炉料配比,加入一些辅料,改善铁水质量。
甚至,他想到了小型的转炉炼钢法。
虽然条件简陋,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他沉浸在推演之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窗外的天色,由黑转白,又由白转黑。
小安子几次进来添换茶水,都不敢打扰。
他看到陛下眼中闪烁的光芒。
那是他从未见过的,一种近乎痴迷的专注。
根据这些残卷的内容,结合他所掌握的知识。
林澈初步规划出了一条科技树。
优先发展冶金,提升材料基础。
其次是机械制造,制造更有效率的工具与设备。
然后是农业改良,提高粮食产量,解决根本的温饱问题。
再之后,才是更复杂的化工,以及更长远的……火药。
这条路,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但是每一步,都通向一个更强大的未来。
他将那些图纸,小心翼翼地重新卷好。
这些,将是他改变这个世界最初的底牌。
在整理最后一卷竹简时,他的手指触摸到一个微小的凸起。
竹简的最下方,接近卷轴的地方。
那里似乎有一道极细的缝隙。
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发现。
林澈心中一动。
他拿起竹简,对着光亮仔细观察。
那确实像是一个暗格的边缘。
做工巧妙,与竹简浑然一体。
这里面,还会藏着什么。
是更重要的图纸。
还是……别的秘密。
林澈拿起桌案上的一枚细长银簪。
他尝试着,将簪尖探入那道缝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