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简介
奇幻玄幻类型《焚仙道途》,现已上架,主角是池飞柳书瑶,作者"回魂香"大大创作的一部优秀著作,无错版精彩剧情描述:贞观八年(634年)正月二十八日,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讨伐东、西五洞反叛的獠族,平定了他们二十九日,命令尚书右仆射李靖、特进萧瑀、杨恭仁、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鄜州大都督长史皇甫无逸、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李袭誉、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亮、凉州大都督李大亮、右领军大将军窦诞、太子左庶子杜正伦、绵州刺史刘德威、黄门侍郎赵弘智出使四方,观察民间风俗[129]冬十月,右骁卫大将军、褒国公段志玄击吐谷浑,......
第10章 锻体,心态转变
还在攻克长安时,李渊就派光禄大夫李孝恭招慰山南,自金川(今陕西安康)出巴、蜀,“檄书所至,降附者三十余州。李孝恭大治舟舰,训练水师,积极备战。武德四年(621年)九月,李渊以李孝恭为荆湖道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统水陆十二军,进攻占据江陵(今属湖北)、自称梁帝的萧铣。萧铣部将文士弘拒战失败,萧铣出降。唐军一举平定了荆湖地区。 [58] 攻取江陵后,李渊又命李靖安抚岭南诸州。李靖于此年十一月招降岭南豪酋冯盎、李光度、宁长真等,下九十六州,所得民户六十余万,“岭南悉平。 [63]
割据淮南的军阀杜伏威早在于武德二年(619年)归附于唐。中原既定,杜伏威奉诏入朝,留辅公祏据守。
武德六年(623年),辅公祏举兵反唐,称帝于丹阳。李渊命李孝恭率诸将水陆并进,以征讨辅公祏。至武德七年(624年)三月,辅公祏败死,江南全部平定。 [58]
至此,唐廷基本上削平了隋末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58]
宫闱惊变
主词条:玄武门之变
太穆皇后窦氏生有四子,除第三子李玄霸早夭外,长子李建成为皇太子,为人宽厚有干才,辅助高祖处理政务,稳定后方,支援前线,起过重要的作用。而秦王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中是首功,且经常领兵出征,战功卓著,为唐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出重大贡献。随着李世民威望的提高,他与李建成之间便产生了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个斗争中,齐王李元吉支持李建成。 [58] 同时,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
还在武德二年(619年),太子詹事李纲就规劝过李建成“不宜听受邪言,妄生猜忌。《中国通史》认为“这可能是他们之间矛盾的开始。到李世民削平关东以后,二人的矛盾就更深了。河北刘黑闼再度起兵时,太子中允王珪、洗马魏徵就提醒李建成说:“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因而建议他去讨伐刘黑闼,以图“立功,并趁势“因结山东英俊。李建成为树立自己的威望,实践了这一建议。为了加强军事势力,他私下招募骁勇二千余人,屯守东官左右长林门,号称“长林兵。 [58]
李渊即位后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他们的母亲争相结交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以求自保。而李建成、李元吉也极力拉拢后官妃嫔,史称其“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使之吹捧自己,短毁李世民。 [58] 也有记载认为二人与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私通,但宋人司马光指出此事“宫禁深秘,莫能明也。
与此同时,在李世民的周围,早就团聚一批才能出众的文官武将,还有蓄养在外的勇士八百余人。宰相封德彝就曾指出:“秦王恃功,颉颃太子下。 [62] 李世民虽因赏赐李神通田庄事得罪过张婕妤,但也“遍见诸妃,“有以赂遗。他的妻子长孙氏(参见词条文德皇后)也在高祖和妃嫔之间“尽力弥缝,以争取后宫的支持,但收效不大。 [58]
武德六年(623年)以后,李世民深感“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兄弟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了。武德七年(624年)六月,李渊前往仁智官(今陕西宜君西南)避暑,居守的李建成派人送铠甲到庆州,两人来到豳州的时候,告发庆州都督杨文干叛乱。同时,宁州人杜风举也到仁智宫进行告发(一说李建成私下吩咐杨文干“募健儿送京师,“欲以为变)。李渊大怒,召李建成至仁智宫究问,又令司农卿宇文颖到庆州传召杨文干。结果宇文颖到庆州后,反而帮助杨文干发动叛乱。李渊闻讯后,担心此事牵连太子,可能有众多响应者,于是派李世民前往讨伐杨文干,并许诺事成后立他为太子,废李建成为蜀王。但等到李世民平乱后,李渊却在李元吉与诸妃的请求及封德彝的游说下改变主意,仍令建成回京居守,“惟责以兄弟不睦,归罪于东宫和秦王府的幕僚王珪、韦挺和杜淹,加以流放而已。 [58]
《焚仙道途》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