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小说> 现代言情> 季知节顾嘉晏

>

季知节顾嘉晏

季知节著

本文标签:

经典力作《季知节顾嘉晏》,目前爆火中!主要人物有季知节顾嘉晏,由作者“季知节”独家倾力创作,故事简介如下:第8章   离开倒计时12小时。   季知节回了家,直接提着菜去厨房忙碌。   沈母拄着拐杖下了床,发现不见顾嘉晏,连忙问道:“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

来源:1   主角: 季知节顾嘉晏   更新: 2024-10-15 17:41:55

在线阅读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很多朋友很喜欢《季知节顾嘉晏》这部现代言情风格作品,它其实是“季知节”所创作的,内容真实不注水,情感真挚不虚伪,增加了很多精彩的成分,《季知节顾嘉晏》内容概括:这一回,顾嘉晏没有在旁边说什么“封建迷信”的扫兴话了。反而帮着包了几个不太好看的“多子多福”饺。季知节没有把这件事当一回事,但也没出声说什么。过年嘛,大家都讨吉利...

第2章


“牛肉芹菜馅的,寓意勤能财。 “猪肉莲藕馅,寓意多子多福。 这一回,顾嘉晏没有在旁边说什么“封建迷信”的扫兴话了。 反而帮着包了几个不太好看的“多子多福”饺。 季知节没有把这件事当一回事,但也没出声说什么。 过年嘛,大家都讨吉利。 她想着吃完这顿小年中饭,就可以收拾下,去到临县吴院长家里探望一下。 顺便也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小朋友。 毛主席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 虽然在学校她有寄信和钱过去,但既
开门一看,顾嘉晏一手拿着铝饭盒,一手提着被打包得四四方方的床单被褥。
“给你送点东西,天冷别冻感冒了。”
季知节想起箱子里确实没有厚的被子,倒是没有再拒绝。
这个时候逞强,是和自己过不去。没那个必要。
“谢谢了。”
“我走的时候整理好再还给你。”
顾嘉晏仿佛是找到了突破口,在季知节烧水的间隙,又陆陆续续送来好多东西。
红双喜脸盆,彩瓷开水瓶、搪瓷茶杯……
最后甚至将家里的收录机搬过来,连同几盒邓丽君的磁带。
“去年过年的时候给你买的,你突然走了没机会送你。”
“你无聊的话,就听听歌吧。”
季知节看着他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一阵嘀咕。
原来他不是不会照顾人,只是从前没对她上过心。
“顾嘉晏同志,不用如此麻烦。”

顾嘉晏最后放下一串腊肉,和一筐鸡蛋。
“那你休息吧,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
季知节无语。
本来空荡荡的屋子,被他这样一搬运,倒像是重新安了一个家。
算了,债多不愁。

大不了她走前再留一点钱给沈母。这些东西就当是租用的吧。
上辈子结婚后,季知节手里的钱大都是沈俊华给的。
重生回来后,她先是用自己原先攒下的工资购置了一些必需品。
考上大学去北京后,又领了一份国家给的津贴。
但这还不够她独立自主生活,所以有空余时间,她开始给报社投稿。
一年下来,稿费也攒了快两百块。
和那些大作家大文豪的稿费肯定不能比,但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的工资也只有几十元。
这份额外的收入,加上大学生津贴一起,季知节的生活也绝不拮据。
她知道很多历史发展轨迹,利用一下乘着改革的春风,当个富翁完全没问题。
不过她志不在此。
就算是投稿,也是拿从前自己的没有发表的旧稿,而不是抄袭别人。
黄桂芬看见她每个月领那么多稿费十分羡慕,又有些不解。
“你就算不读科研学院,去当个作家也一定大有作为!”
“干嘛这么辛苦搞科研?”
季知节摇头。
“比起赚钱,我更想投身科研事业,为祖国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钱嘛,够用就可以了。”
黄桂芬夸她思想觉悟高,不愧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好同志。
“不像有些人,嘴上一套,背地里一套。”
季知节在心里感慨,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还是非常质朴的。
人民有信仰,大家目之所至皆为华夏。
是真正的:“一颗红心头上戴,革命红旗两边挂。”
而往后的几十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翻天覆地变化。
人心和风气也渐渐变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
但也许这就是历史车轮碾压下的必经之路。
这世间唯有人心和太阳,不可直视。
聪明是天赋,而善良才是选择。
她也不是真的如何伟大,如何无私。
她只是经历了上辈子蹉跎的一生,深刻反省了人活着的意义。
或者说,一个女人活着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季知节最后这样回答张桂芬。
张桂芬觉得她的话很有深度,拿出笔记本将这句话抄写下来。
和她抄录的《致橡树》放到了一起。
“嘟嘟嘟——”
水开的声音打断了季知节的思绪,她起身去灌水。
忙忙碌碌两小时,终于在屋里歇下。
第二天,季知节起来,准备帮忙一起包饺子。
虽说她应了是来陪着过小年,但还真没打算只一个人过来张嘴等吃。
沈母年纪也大了,往年都是她张罗着过年的事。
只不过她一出门,就撞见了扫雪的顾嘉晏。
“昨天下了雪,我怕你滑到,所以扫一扫。”
男人虽然穿着厚实的军大衣,手上也戴着羊绒手套。
但鼻尖、脸颊冻得红红的。
顺着他扫过的路线看,其实他是将整条路门前的积雪都扫了。
也不知道多早起来的……
“吃早餐了吗?我妈准备下面,要不一起吃点?”

季知节没吃,但也没打算让沈母动手做早餐。
她没回答顾嘉晏,自顾自的走到进了沈家小院。
俗话说,好女怕郎缠。
这样的顾嘉晏,如果是上辈子的季知节,肯定招架不住。
都不用他做这么多,也许在他之前去北京找她的时候就沦陷了。
但如今的季知节却不吃顾嘉晏这一套了。
上辈子在他这里讨了一世的“嫌”,无论如何,这辈子不想再和他有牵扯了。
不管他是爱白月光还是黑月光,爱爱谁,都与她无关。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
“知节来了?”
沈母听到声音,走出厨房来看。
季知节挽起袖子说来帮忙,沈母拒绝。
“面马上就好了,你和嘉晏坐着等吃就行了。”
季知节有一种荒谬的感觉。
这么多年了,她好像第一次被沈家当做客人对待。
上辈子的沈母虽然与她相伴相依多年,却一直是多多少少对她有怨言的。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她没给沈家生个一儿半女。
沈母致死都觉得,是她耽误了沈家的香火延续。
现在的这种待遇,季知节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不过既然沈母坚持,季知节也没强行下厨。
面端上来侯,顾嘉晏还体贴的给她加了一个荷包蛋。
“谢谢。”
季知节的道谢客气又疏离。
顾嘉晏不会听不出来,但是还是压下了脾气,回了一句。
“不用。”
时间就在这么不是很和谐的交谈里过去。
吃完面,季知节和沈家人一起包饺子。
跟除夕夜的饺子一样,他们还是包了一些吉利的铜钱进去。
沈母还特意挑了三种不同的馅料。
“猪肉白菜馅的,寓意百财纳福。”
“牛肉芹菜馅的,寓意勤能财。”
“猪肉莲藕馅,寓意多子多福。”
这一回,顾嘉晏没有在旁边说什么“封建迷信”的扫兴话了。
反而帮着包了几个不太好看的“多子多福”饺。
季知节没有把这件事当一回事,但也没出声说什么。
过年嘛,大家都讨吉利。
她想着吃完这顿小年中饭,就可以收拾下,去到临县吴院长家里探望一下。
顺便也去孤儿院看看那些小朋友。
毛主席说过:“吃水不忘挖井人。”
虽然在学校她有寄信和钱过去,但既然回来了,人也要亲自到的。
这样想着想着,碗里的饺子也快扒拉了个光。
顾嘉晏的勺子往大碗里一舀,又给她添了几个。
她看着碗里五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觉得有点撑,眼神瞟向顾嘉晏。
“你要是吃不完,给我吃。”
季知节无比确信,她要是现在点头,顾嘉晏一定会将她的碗拿过去吃掉。
她不想这样。
于是硬着头皮说“不用。”
然后吭哧吭哧吃了起来。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一个娇柔的女声。
“伯母、沈大哥,小年快乐,万事顺遂!”
季知节转头,看见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年轻女人,穿着σσψ绿色的军装,提着礼盒走进来。
定睛一看,来人正是柳淑英。

“嫂子也在呢!嫂子好!”
柳淑英像是才发现季知节一样,和她笑着打招呼。
季知节心想,上辈子的这个小年,柳淑英是没有来的。
当然,顾嘉晏也没在家过小年。一直忙到直到除夕才回家。
而现在不知是不是因为她做了和上辈子不同的选择,有些东西也变了。
尽管这就是曾经的“情敌”,但季知节却没摆脸色。
她朝柳淑英点了点头。
“叫我名字就好,我不是顾嘉晏同志已经分开了。”
这话虽然含糊不清了点,但是这样说也没错。
不过柳淑英有一瞬错愣,求助似的看了一眼顾嘉晏。
顾嘉晏脸色微变,没有接这个话茬。
“你怎么来了?身体好些了么?”
柳淑英管理好了表情,脸上再度挂起温柔的笑脸。
“谢谢你的关心和照料,我已经好多了。”
“本来应该大年初一再来拜年送恭喜,不过今年我想回樊城给少城扫墓。”
“明天就走,回来怕是都年初三了,到时候也不知你还

《季知节顾嘉晏》资讯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