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中年逆袭:我的第二战场:(番外)+(全文)(赵卫国李娟)最新小说全文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中年逆袭:我的第二战场:(番外)+(全文)(赵卫国李娟)

中年逆袭:我的第二战场:(番外)+(全文)

中年逆袭:我的第二战场:(番外)+(全文)

海天一色丽人行

本文标签:

网文大咖“海天一色丽人行”大大的完结小说《中年逆袭:我的第二战场:(番外)+(全文)》,是很多网友加入书单的一部古代言情,反转不断的剧情,以及主角赵卫国李娟讨喜的人设是本文成功的关键,详情:42岁的赵卫国盯着工厂大门上的封条,指节捏得发白。三十年的工龄在“产业升级”四个字面前,轻得像张废纸。他曾是车间里最牛的镗工,闭着眼都能摸准0.01毫米的误差,可现在招聘软件上的“智能制造”“算法优化”,比当年最难的图纸还让他头疼。妻子偷偷卖掉了结婚时的金镯子,女儿的考研资料费还揣在他贴肉的口袋里。赵卫国蹲在人才市场的台阶上啃冷馒头,看年轻人们举着光鲜的简历穿梭,突然想起刚进厂那年,他攥着父亲给的扳手说“要当技术大拿”。那时的战场是轰鸣的车间,靠的是手上的老茧和不服输的狠劲,如今的战场藏在APP和直播间里,他连规则都摸不清。他跟着小区保安学刷短视频,把“流量变现”记成“摆摊吆喝”;在物流园扛货时,被二十岁的组长嫌“手脚太慢”;半夜翻出蒙尘的工具箱,对着直播镜头演示镗工手艺,弹幕里突然有人刷“这精度比我们机床还牛”。当无人机公司老板捧着合同找他合作时,赵卫国摩挲着掌心的老茧笑了。原来所谓第二战场,从不是逼着自己学年轻人的花样,而是让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本事,在新时代长出新的锋芒。这场中年男人的冲锋,藏着最朴素的体面,和打不垮的脊梁。...

来源:cd   主角: 赵卫国李娟   时间:2025-08-04 18:39:25

小说介绍

热门小说《中年逆袭:我的第二战场:(番外)+(全文)》是作者“海天一色丽人行”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赵卫国李娟,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二、槐花树下的工具箱清明前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车间后墙的槐树根泡得发胀,渗出的汁液混着雨水流进废料堆,在铁屑上晕开层淡绿色的膜。李娟蹲在树下挖排水沟,铁锹碰到个硬物,挖出来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锁扣上缠着圈褪色的红绳。“这不是你爸的工具箱吗?”赵卫国擦去盒上的泥,锁扣上的“振海”二字依稀可见...

第23章


赵卫国突然笑了,看着她鬓角的白霜:“你跟我妈一样,都把镗床当情敌。”

“我才不跟铁较劲。”李娟掏出块新油布,上面用红线绣着朵槐花,“给你做的新擦布,比旧的厚实,擦导轨时省劲。”她把布往他手里塞,“你妈当年绣的是月季,说跟你爸镗的炮弹壳配,我绣槐花,跟你这航天零件配,都得有股清气。”

油布上的针脚歪歪扭扭的,却格外密实,像老镗床的导轨纹。赵卫国摸着槐花的花瓣,突然发现每个花瓣尖都留着个小小的线头——李娟知道他总爱抠线头玩,故意没剪干净。

二、槐花树下的工具箱

清明前的雨淅淅沥沥下了三天,车间后墙的槐树根泡得发胀,渗出的汁液混着雨水流进废料堆,在铁屑上晕开层淡绿色的膜。李娟蹲在树下挖排水沟,铁锹碰到个硬物,挖出来一看,是个锈迹斑斑的铁皮盒,锁扣上缠着圈褪色的红绳。

“这不是你爸的工具箱吗?”赵卫国擦去盒上的泥,锁扣上的“振海”二字依稀可见。1998年洪水时车间被淹,大家都以为这箱子早冲没了。

打开盒盖,股混合着樟脑和机油的味道扑面而来。里面没有工具,只有件叠得整齐的蓝工装,领口绣着朵褪色的月季,旁边压着张泛黄的纸条,是婆婆的字迹:“卫国他妈,老赵说镗床导轨的油得每天擦,他总忘,你记着提醒他。”

李娟的眼圈突然红了。她想起刚嫁过来时,婆婆总拉着她在槐树下说“男人跟铁打交道,心会变硬,得靠咱用软的东西焐着”。那时她不懂,直到看见赵卫国因为镗废零件摔扳手,她默默把零件捡回来,在上面刻了朵小花,说“铁也爱美,你对它笑,它就对你好”。

“你妈当年也总在这树下等你爸。”李娟把工装铺在石桌上晾晒,月季绣样在雨雾中慢慢舒展,“说槐花的香味能盖过机油味,让回家的人闻着舒坦。”

赵卫国摸着工装肘部的补丁,针脚跟李娟绣的槐花一个路数——都是里出外进却格外结实。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拉着他和李娟的手说“铁要机油养,家要俩人扛,缺了哪个都转不动”。

雨停时,槐花开始落,像场白色的雪。李娟把工装折好放回盒里,往里面塞了把新的油布擦布——正是她绣槐花的那块。“让你妈也看看新样式。”她把盒子埋回树下,上面压了块刻着“同心”的石头,“以后这树的根,就跟咱的日子缠在一块儿了。”

三、机床与菜窖的温度

入伏那天,车间的空调坏了,温度计的汞柱直指39℃。赵卫国光着膀子镗零件,汗珠滴在钛合金坯上,瞬间蒸成白雾。李娟推着辆小推车进来,车斗里是冰桶和刚从菜窖里取的黄瓜,桶壁上结着层厚厚的霜。

“把零件放冰桶里镇着。”她往赵卫国脖子上搭了条湿毛巾,“你爸当年在三伏天修机床,就用这法子给零件降温,说‘铁凉快了,人就准了’。”

赵卫国把刚镗好的轴承套放进冰桶,“滋啦”一声冒起白烟。“你这菜窖比恒温箱还准。”他笑着说,“上次那批深海零件,就是在你菜窖里做的低温测试,误差比实验室还小。”

李娟的菜窖是村里的“传奇”。四壁用水泥抹得严丝合缝,角落里摆着个老式温度计,刻度精确到0.5℃。每年夏天,她都把赵卫国需要低温处理的零件藏在白菜堆里,温度稳定在12℃,比厂里的旧恒温箱靠谱多了。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