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贺惟一元顺帝(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_《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最新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

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

天涯沦落人001

本文标签:

《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中的人物贺惟一元顺帝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天涯沦落人001”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内容概括:元末乱世,东北女真部族趁红巾军起义崛起,铁骑南下攻破燕京,建立清朝,终结蒙古统治。此后三百年,清廷以铁血手段镇压汉人反抗,八旗贵族垄断朝政,闭关锁国,科技停滞。至17世纪,清朝衰败,流亡海外的明朝遗民联合南洋势力,以西洋火器反攻,光复中原。然而复辟的明朝积弊深重,面对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依旧固守祖制,终在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19世纪末,革命浪潮席卷神州,千年帝制崩塌,共和曙光初现……这部横跨六百年的史诗巨作,以磅礴笔法重构元、清、明三朝轮回,展现权力更迭的残酷与文明兴衰的宿命。从大都陷落到武昌枪声,从郑和宝船到蒸汽铁甲,历史洪流中,每个人都在逆天改命,却又被时代裹挟。当紫禁城最终成为博物馆,那些血火交织的传奇,是否真的只是轮回的注脚?...

来源:rmsjzddi   主角: 贺惟一元顺帝   时间:2025-08-03 08:24:23

小说介绍

无广告版本的古代言情《逆天命:元清明全文+后续+结局》,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贺惟一元顺帝,是作者“天涯沦落人001”独家出品的,小说简介:船队行到瓜洲渡时,天开始落雨。芦苇荡里果然藏着个隐蔽码头,三个黑衣人手举火把,正等着接粮。周显站在船尾,看着家丁们把精米搬上码头的马车,马车上的“官仓”字样被污泥盖着,露出底下“丞相府”的朱印。“周大人,你看!”陈六爷突然指着芦苇深处,那里有艘小船正往漕船这边划,船头插着面红布,“是红巾军的人!”周...

第41章


漕船解缆时,陈六爷站在船头,看着“银鳞号”像条毒蛇跟在船队后面,突然往江里撒了把米——那是他偷偷留的,给去年死在江里的儿子。江风卷着米屑扑在脸上,像细小的针,扎得他眼睛发酸。

船队行到瓜洲渡时,天开始落雨。芦苇荡里果然藏着个隐蔽码头,三个黑衣人手举火把,正等着接粮。周显站在船尾,看着家丁们把精米搬上码头的马车,马车上的“官仓”字样被污泥盖着,露出底下“丞相府”的朱印。

“周大人,你看!”陈六爷突然指着芦苇深处,那里有艘小船正往漕船这边划,船头插着面红布,“是红巾军的人!”

周显心里一紧。上个月就听说红巾军在江淮劫过漕船,不过他们只劫官府的粮,会给船工留口粮,还说“船工要是愿意,能跟着他们去宿州分粮”。他赶紧让家丁加快搬粮:“快!搬完赶紧走,别让红巾军撞见。”

可还是晚了。红巾军的小船很快靠上了最外侧的漕船,为首的汉子举着把刀,刀上还沾着水:“我们只要官府的粮,船工的口粮不动!”他的目光扫过码头的马车,“这些粮是要运去丞相府私库吧?”

管事的家丁刚要拔刀,就被红巾军的箭射穿了手。“别自讨苦吃。”红巾军汉子说,“上个月在镇江,我们劫了丞相府的盐船,分给了盐工——你们要是识相,就把粮留下,不然连船一起烧了。”

家丁们吓得往后退。管事躲在马车后面喊:“我是丞相府的人!你们敢劫粮,就是反贼!”

“反贼?”红巾军汉子笑了,“你们把赈灾粮劫去喂狗,把船工的工钱换成银铃铛,到底谁是反贼?”他转向船工们,“愿意跟我们走的,现在就下船;想继续走漕运的,我们也不拦,但这粮,必须留下。”

陈六爷第一个跳上红巾军的小船。“我跟你们走!”他指着江里的暗流,“那底下沉着我儿子的尸身,就是因为撞见他们搬粮——这漕运,我一天也不想干了!”有五个年轻船工跟着跳了下去,他们的兄弟都死在漕运路上,早就恨透了这些权贵。

周显看着红巾军把粮搬上小船,突然觉得松了口气。他往漕运簿上又添了行“遇红巾军,失粮一千五百石”——这样既能交差,又不用看着粮被运去喂狗。管事在一旁气急败坏地骂,他却假装没听见,只是让剩下的船工抓紧开船。

船队重新出发时,少了六名船工,也少了被红巾军劫走的一千五百石粮。周显站在船头,看着芦苇荡里的红巾军小船越来越远,突然觉得那面红布比“银鳞号”的银皮顺眼——红巾军抢粮是分给百姓,而丞相府抢粮,只是为了堆在私库里发霉。

行到常州境内时,又出事了。当地的盐商带着家丁拦在江心,说“要借五百石粮”,实则是强抢。盐商的头目骑着快船,手里拿着张纸条:“这是密宗国师的手令,说漕粮也该分些给‘护佛的善士’。”

周显看着纸条上歪歪扭扭的梵文,知道这又是借口——盐商和密宗早就勾结了,盐商给寺院送盐,寺院给盐商发“护身符”,连官府都不敢管。他只能让船工再卸粮,心里却在算:现在只剩一千石了,到大都怕是连半船都凑不齐。

“周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一个老船工凑过来说,“过了无锡,还有巡检司要‘抽分’,到苏州,知府还要‘借粮’——咱们这船粮,怕是连大都的影子都见不着。”他从怀里掏出块红布,是刚才红巾军的人塞给他的,“要不,咱们也往宿州走?”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