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林泽李自成番外+无删减版林泽李自成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_最新推荐小说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林泽李自成番外+无删减版(林泽李自成)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林泽李自成番外+无删减版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林泽李自成番外+无删减版

墨铳生

本文标签: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林泽李自成番外+无删减版》是难得一见的高质量好文,林泽李自成是作者“墨铳生”笔下的关键人物,精彩桥段值得一看:林泽,一个服过兵役的在校大学生,突然穿越到了明崇祯十年,成为流民的林泽带着一支拾荒小队逐渐从艰难的求生到一统中原建立大燕帝国的故事。...

来源:cd   主角: 林泽李自成   时间:2025-07-16 18:35:24

小说介绍

《铁血燕云:从流民到开国之君林泽李自成番外+无删减版》,是网络作家“林泽李自成”倾力打造的一本古代言情,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当夜,襄阳城西门悄然洞开左良玉父子在数千精锐骑兵的护卫下,如同丧家之犬,卷起漫天烟尘,仓皇逃向武昌方向城中守军大乱,有跟随溃逃的,有趁火打劫的,更多的则是茫然无措,最终选择了开城投降翌日,午时冬日的阳光难得地穿透云层,洒在汉水之上,波光粼粼襄阳城外,万军肃立!李自成亲率的主力大军,如同无边无际的黑色海洋,旌旗招展,刀枪如林,人喊马嘶,气势磅礴!龙骧营五千精锐列于最前,甲胄鲜明,士气如虹,...

第15章


第十四章:归心之路陆文博的到来,如同在先锋营这柄锋利的尖刀上,镶嵌了一颗洞察秋毫的慧眼。他洗去流亡的风尘,换上干净的布衣,虽依旧清瘦,但那份沉静儒雅的气度已悄然回归。林泽兑现了承诺,以师礼相待,单独营帐,优先供给(有限的)精粮细食,并赋予他参与所有军议、查阅所有(非核心机密)情报的权力。这份超乎寻常的信任与尊重,让初来乍到的陆文博心中微澜,却也带着一丝审视与警惕——他见过太多礼贤下士背后的算计。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先锋营内的一切,开始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冲击着陆文博固有的认知,悄然改变着他的心境。

陆文博出身官绅,对“流寇”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烧杀抢掠、军纪涣散、乌合之众。然而,先锋营的日常,彻底颠覆了他的想象。

· 令行禁止: 清晨的操练号角响起,无论老兵新卒,皆迅速集结,队列虽非官军般整齐划一,却自有一股剽悍肃杀之气。韩志雄立于阵前,声如洪钟,口令简洁有力。无人嬉笑喧哗,无人拖沓懈怠。训练内容残酷而高效:负重奔袭、近身搏杀、弓弩齐射、小队协同…汗水浸透衣甲,却无人抱怨。

· 军法无情: 陆文博亲眼目睹一次冲突:一名新招募的悍卒(原为地方豪强护院),因抢夺同袍半块肉干,被韩志雄当场拿下。林泽闻讯赶来,问明缘由,毫不留情下令:“鞭二十!扣除三日口粮!再犯,驱逐!” 鞭子抽在皮肉上的闷响和那悍卒的惨嚎,让所有围观者噤若寒蝉。陆文博注意到,林泽的眼神冰冷,韩志雄执行得一丝不苟,无人求情。事后,林泽召集全营,重申“不夺同袍一针一线”的铁律。此等严苛军纪,远超陆文博所见官军!

· 不扰民,反助民: 一次行军途经被官军洗劫过的村庄,断壁残垣,饿殍盈途。先锋营并未如陆文博预想般趁火打劫,反而在林泽命令下,分出部分口粮(杂粮饼)赈济奄奄一息的妇孺。沈若溪带着医护队(临时组建)为伤者简单包扎。虽杯水车薪,却让绝望的村民眼中燃起一丝微光。陆文博看到林泽看着村民时眼中深沉的悲悯,也看到队员们分发食物时并无怨言(尽管他们自己口粮也不宽裕)。这与那些打着“义军”旗号却行劫掠之实的队伍,天壤之别!

更让陆文博震撼的,是先锋营内部那种迥异于等级森严的官军、甚至不同于闯军其他营伍的氛围。

· 同甘共苦: 林泽作为主将,并无特殊待遇。他与士卒同食一锅杂粮糊糊,同睡简陋营帐(仅比普通士兵稍大)。行军时,他的马常用来驮运伤员或物资。韩志雄、赵大虎等核心将领亦是如此。陆文博曾见林泽将自己分到的唯一一块肉干,塞给了一个在训练中受伤的少年兵(岳霆)。

· 平等相待: 林泽对士卒的称呼,常是“兄弟”而非“兵卒”。他常在训练间隙或饭后,与普通士兵坐在一起闲聊,询问家中情况,倾听他们的想法。士兵们对林泽敬畏有加,却无太多隔阂,敢说真话。韩志雄虽凶悍,但对麾下士兵极为护短,有赏必分,有难同当。

· 学习之风: 最令陆文博动容的,是林泽坚持的“识字”之举。每晚篝火旁,林泽亲自或指派识字的队员(如沈若溪、后来加入的陆文博),用木棍在沙地上教士兵们认字。教的字极其简单实用:“人”、“生”、“粮”、“刀”、“马”、“东”、“西”、“南”、“北”、“杀”、“仇”…林泽常说:“认得字,才能看懂地图,知道往哪打!才能看懂告示,知道敌人在哪!将来有了地契、文书,才不会被骗!这是活命的根本!” 士兵们学得异常认真,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林泽的感激。陆文博从未想过,在这乱世军营,竟能看到如此景象!这已超越了单纯的军事训练,触及了“开启民智”的层面!

先锋营的运作方式,也让陆文博耳目一新。

· 后勤精算: 沈若溪将后勤管理得井井有条。粮秣、布匹、药品、箭矢…皆有详细账目,每日清点,分配公平透明。她甚至利用有限的资源,组织妇女缝补浆洗、制作简易干粮(炒面、肉干),大大提升了队伍的持续作战能力。陆文博惊讶于一个女子竟有如此才干,更惊讶于林泽对她的绝对信任和放手。

· 匠作革新: 王老栓的铁匠铺是营中技术核心。他不仅修复兵器,更在林泽模糊的提示和陆文博的协助下,尝试改进武器。比如加长矛杆以对抗骑兵,给箭头开更深的血槽增加杀伤,甚至尝试打造简易的臂甲和护心镜(用缴获的废铁)。这种务实的技术革新精神,在官军中极为罕见。

· 情报网络: 小猴的“地鼠”队被林泽和陆文博共同调教,效率惊人。他们不仅刺探军情,还收集民情、地形、物价、甚至地方官吏的劣迹。情报经过陆文博和沈若溪的初步分析整理,形成简明扼要的报告,为林泽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种系统化的情报工作,让陆文博深感佩服。

这些点点滴滴的见闻,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冲刷着陆文博心中对“流寇”的偏见和对林泽的戒备。

· 对林泽的重新认识: 林泽的年轻、沉稳、杀伐决断、爱兵如子、重视知识、务实高效…这些特质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陆文博看到林泽深夜伏案研究地图的专注,看到他教导士兵识字时的耐心,看到他面对强敌时的冷静沉着,看到他分发粮食给灾民时的悲悯…这绝非一个只知杀戮的莽夫,而是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手段的乱世雄杰!李自成对林泽的器重,绝非无因。

· 对先锋营的认同: 这支队伍,纪律严明如铁,却又充满人情味;作战凶悍如狼,却又心怀悲悯;身处乱世泥沼,却仍努力点亮知识的微光。它像一块在污浊洪流中保持本色的坚石,散发着一种迥异于腐朽官军和部分流寇的勃勃生机。陆文博开始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归属感——这里,或许是他施展抱负、洗雪家仇的真正所在。

· 理念的共鸣: 林泽常说的“活下去”、“为穷苦人打一条活路”,与陆文博内心深处对腐朽朝廷的痛恨、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产生了强烈共鸣。他看到先锋营的所作所为,正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以严明的纪律保护自己,以锋利的刀锋对抗敌人,以有限的资源救助弱小。这比空洞的“忠君报国”口号,更让陆文博感到真实和有力。

内心的触动,很快转化为行动。陆文博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咨询,而是开始主动献策。

· 完善袭扰战术: 他结合自身对兵法的理解,对林泽的袭扰战术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和深化。提出了“三扰”战术——疲敌扰(日夜不间断小规模袭扰,使敌不得休息)、惑敌扰(散布假情报、制造混乱、诱敌分兵)、破敌扰(在敌疲惫混乱时,集中精锐给予致命一击)。并亲自指导小股部队进行演练。

· 心理战应用: 他建议在攻打一处官军据点前,大量制作、散发“闯军不杀降卒”、“开仓放粮”的简易传单(由识字士兵书写),并利用俘虏喊话,揭露守将克扣军饷、贪生怕死的劣迹。此计效果显著,守军士气大跌,部分士兵趁夜出降。

· 长远规划建议: 他私下向林泽进言:“将军,先锋营虽精悍,然欲成大事,不可仅恃一营之力。当借闯王之势,广积粮,缓称王(意指不急于争权夺利),暗中培植根基。尤其需重视火器!官军、清虏皆重火器,我军不可不备。可设法招揽工匠,研制、仿制火铳火炮,虽简陋,亦可成威慑。” 此议深得林泽之心。

林泽对陆文博的献策极为重视,几乎言听计从。他不仅采纳建议,更在军议中公开赞扬陆文博的才智,将其引为心腹智囊。先锋营上下,对这位“陆先生”也愈发敬重。韩志雄虽仍话不多,但对陆文博的战术建议执行得一丝不苟。沈若溪在后勤管理上常与陆文博商讨,配合默契。

一次激烈的遭遇战后,先锋营虽胜,但伤亡不小。陆文博在伤兵营中协助沈若溪救治伤员,目睹了伤兵的痛苦和医护资源的匮乏。他彻夜未眠,结合自己有限的医药知识和观察,写了一份详细的《伤兵救护条陈》,提出了建立分级救治(战场急救、营中医护)、储备常用药材(列出清单)等建议。

林泽收到条陈后,大为感动。他立刻召集沈若溪、李婶等人,要求全力落实陆文博的建议,并拍着陆文博的肩膀,动情地说:“先生此议,活人无数!林泽代兄弟们,谢过先生!”

看着林泽眼中毫不作伪的感激,看着沈若溪等人认真研读条陈并着手改进,看着伤兵们得到更妥善的照料后感激的眼神…陆文博心中最后一道藩篱轰然倒塌。

他想起自己家破人亡、流落泥淖的绝望;想起林泽在流民堆中将他救出的恩情;想起先锋营中严明的纪律、同袍的情谊、对知识的尊重、对百姓的悲悯;想起林泽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器重…

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夹杂着久违的热血与归属感。

夜深人静,陆文博独坐帐中,铺开一张粗糙的草纸,提笔蘸墨(林泽特意为他寻来的),郑重写下:

“文博飘零半生,家仇未雪,身似浮萍。蒙将军不弃,拔于泥涂,委以腹心,待以国士。营中见闻,将士用命,军纪森严,爱民如子,更兼将军虚怀若谷,锐意求新…此非流寇,实乃再造乾坤之根基!文博虽驽钝,愿竭鄙诚,效犬马之劳,辅佐将军,扫荡群丑,澄清寰宇!一为雪家仇,二为报知遇,三…亦为天下苍生,求一活路!此心昭昭,天地可鉴!”

写罢,他长舒一口气,眼中再无迷茫与疏离,只剩下无比的坚定与忠诚。他将这封未送出的“心书”仔细折好,收入怀中。

走出营帐,望着天边初露的晨曦和营地中渐渐升起的炊烟,陆文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与力量。他知道,自己已彻底归心于此。先锋营,便是他陆文博浴火重生之地!林泽,便是他愿以毕生才学报效的明主!士为知己者死,他陆文博,愿为林泽,为先锋营,为那渺茫却无比珍贵的“新天”理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