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全本+番外+后续(董作宾李济)好看的完结小说_完本小说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全本+番外+后续董作宾李济
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全本+番外+后续
余文国 著
来源:ygxcx 主角: 董作宾李济 时间:2025-05-19 12:36:54
小说介绍
由小编给各位带来小说《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董作宾李济:全本+番外+后续》,不少小伙伴都非常喜欢这部小说,下面就给各位介绍一下。简介:那么,高考题是如何考查殷商历史文化的呢?让我们跟随高考试卷,一起来了解殷商历史文化吧!中国文字博物馆高考聚焦(2016年全国Ⅰ卷语文论述类文本)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
第8章
殷商历史文化——一个王朝的背影
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首领汤的率领下,联合周围部族,大败夏兵,建立了商朝。商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商朝逐渐强盛起来。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对商王朝有着较为详尽的记载,并且得到了考古发掘的验证。由于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屡次迁都,后来迁徙到殷地,保持了相对稳定,所以商朝也称为殷朝、殷商。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殷墟遗址的发掘意义重大,把中国信史向前推进了约1000年。其实,以殷墟为代表的殷商历史文化早已走进了中小学教科书。那么,高考题是如何考查殷商历史文化的呢?让我们跟随高考试卷,一起来了解殷商历史文化吧!
中国文字博物馆
高考聚焦
(2016年全国Ⅰ卷语文论述类文本)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考题解读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与辨析的能力。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然后进行比较、辨析。D项“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与原文中所论述内容、范围指向不同,原文中该句只能证明“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两点,并不是选项所说的“《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
在历年高考题中对殷商历史文化的考查涉及范围较广泛。(1)商朝历史。如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考查到武王克殷,2022年北京语文卷考查到汤武革命与殷为天子二十余世,2019年江苏历史卷考查到张荫麟《中国史纲》以商朝为出发点的考古依据,2018年全国Ⅱ卷历史考查商汤“网开三面”典故,2018年全国Ⅲ卷历史考查到班固《汉书·古今人表》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中把商纣列为下下等,2016年上海历史卷考查牧野之战。(2)政治制度。如2019年全国I卷历史考查商周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2011年上海历史卷考查商代国家属于方国联盟的性质。(3)商业经济发展。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考查到青铜贝,2020年全国Ⅲ卷文综历史考查到商周贝币,2018年全国Ⅱ卷历史考查到甲骨文中有关于大豆的记载,2013年全国Ⅰ卷历史考查到殷墟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2007年海南历史卷考查到殷墟贝币。(4)殷商文化。2014年湖北语文卷考查夏商周三代文化,2013年全国Ⅱ卷语文考查商周时期凤鸟文化,2007年广东历史卷考查到殷墟戴刑具陶俑。
解密殷商历史文化
——高考试题背后的故事
商朝,让我们感觉久远而又神秘,相信不少人对这个古老的王朝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要揭开其面纱来一探究竟。那么,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运行的?其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如何?强大的殷商王朝又是为何灭亡的呢?
殷商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如何运行的
提起我们现在的政治制度,或许你能够列出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名称,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可是你知道殷商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吗?也许可以从2011年上海历史卷第6题来窥探一二。该题考查到,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盟主。这就涉及殷商时期内外服以及方国联盟的政治制度。
殷商时期国家机构已是相当完善。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商朝国家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指的是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大体位于以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在殷商王朝的晚期,安阳属于王畿的中心区域。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族,当时商朝的政治和文化影响范围广阔,向东到大海,向西到了陇山区域,南跨江汉流域,北至燕山附近。
方国部落一般是指夏商之际的诸侯部落与国家。在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多以“某方”的形式称呼这些部落国家,所以称之为“方国”。殷商时期比较知名的方国如土方、鬼方、羌方、人方、周方等。在安阳宫殿宗庙遗址南边花园庄抢救性考古发掘了亚长墓,属于高等级墓葬,出土大批文物。但亚长并非殷商王朝的贵族,而是被商王器重的“长”方国的部落首领。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商王难以对地方部族形成直接有效的管控。方国与商王属于从属或半从属的结盟关系,毋庸置疑的是商王位于权力的最顶点,我们把这种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称为“方国联盟”。虽然中央权力有限,这些方国时服时叛,但以安阳地区为核心的中原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已经形成了。
殷商时期的王位是如何继承的
历史上关于王位争夺的故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近年,影视剧对这一话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朋友对王位继承制度特别感兴趣。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8476】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