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王旷司马衷衣冠南渡后续+全文最新章节阅读_王旷司马衷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小说介绍
完整版小说推荐《衣冠南渡后续+全文》,甜宠爱情非常打动人心,主人公分别是王旷司马衷,是网络作者“司卫平”精心力创的。文章精彩内容为:谁知道这糟糕的深秋背后,还会有多少令人惶恐的沮丧?西晋皇帝司马炎头戴黢黑介帻,散发披肩,身穿素衣,外罩五色纱袍,两眼通红,背着手在紫光殿内焦躁地兜来踅去。当他垂下两条似猿的手臂时,可见其手掌过膝,异于常人。这场雨来得突兀,来得让他有几分惊心。当一股阴风从殿角踅起,扑鼻的土腥气扑面而来,他似乎听到了风...
第1章
楔子
这是一个令人辛酸的年代。
具体而言,是西晋的某一年。
这年深秋,姹紫嫣红的洛阳城笼罩着恓惶。天好像被戳了个窟窿,把这座城浇得从头凉到脚,又从脚凉到头。空荡荡的街面上,雷雨肆虐着,半尺深的雨水冲刷着街道,鲜见一个人影儿。这是个糟糕的深秋,庄稼已经旱死,才来了一场雨。谁知道这糟糕的深秋背后,还会有多少令人惶恐的沮丧?
西晋皇帝司马炎头戴黢黑介帻,散发披肩,身穿素衣,外罩五色纱袍,两眼通红,背着手在紫光殿内焦躁地兜来踅去。当他垂下两条似猿的手臂时,可见其手掌过膝,异于常人。这场雨来得突兀,来得让他有几分惊心。当一股阴风从殿角踅起,扑鼻的土腥气扑面而来,他似乎听到了风中裹挟着令人心悸的哭泣声。他坐不住,又无处可去,就在这大殿里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他不时躲在盘龙柱后,看前殿上空压着的一团团黑云,在风中打着卷滚滚而过。随之而来的雨点儿砸向干燥的地面,先如打乱锤般地噼里啪啦,接着是一拍赶着一拍的疾风骤雨。他看着蒸腾不起来的雨雾,和带着呼哨滂沱而下的雨柱,心说:这雨有点儿邪!
司马炎没有说话,只是一摆手,近侍们开始手忙脚乱地关上大殿的门窗,拉下珠帘。他听见殿顶像是落了一块石头,沿着房坡翻滚下来。随之一声震耳欲聋的炸响,殿前的台阶下面瞬间闪起一片狰狞的电光。
“天上掉下炸雷了!”
一闪念,他汗毛倒竖,惊悚不已,一只手紧紧抓住自己的胡须,另一只手伸着向近侍喊:“我的佩剑。”近侍手上也没有剑,喊着“皇上”护在他身前。他一惊,身体一下子瘫软了,恍恍惚惚被人扶坐到御床上,闷闷地喘息着发呆。这场雨是不是天怒人怨呢?会不会是曹家的泪?是不是上苍暗示的天谴?
司马炎能够称帝,完全是靠爷爷司马懿和父亲司马昭。司马懿为曹魏四代托孤重臣,手握重权,他之所以没称帝,是害怕留下千古骂名。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昭灭掉了蜀国,在魏国的地位更是无人能比,想称帝的野心无人不知。魏帝曹髦曾愤慨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着百名侍从想与司马昭火拼。谁知消息走漏,反被司马昭所杀。之后,司马昭立曹操之孙曹奂为帝。司马昭于咸熙二年(265年)八月乙酉日病死,未能称帝。
司马炎袭父亲司马昭的晋王。既是晋王又是相国的司马炎,命令魏国文武大臣都改任晋官。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十一日,司马炎在洛阳设坛南郊,燔柴告天,自己先登基帝位,然后逼迫魏帝曹奂退位。曹奂下诏书,称是上天让把帝位给司马炎,请司马炎接受。司马炎假惺惺推让几次,接受“禅让”,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封曹奂为陈留王。
本是气势汹汹的改朝换代,却又患得患失、虚与委蛇。司马炎先是下诏让废帝曹奂载天子旗仗,行魏正朔,参曹魏郊祀天地礼乐,上书不用称臣;再是赐安乐公刘禅的一个儿子为驸马都尉,一下子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还满含深情地对汉室江山盛赞了一番。弥补前朝遗孤,放任朝臣无为而治,一番操作下来,臣子们都看不懂了。
也许是经历了汉末到三国的数十年战乱,民心思安,当局三年怀柔下来,一时间社会昌荣,一派安居乐业气氛。士人放达,文化个性,竟弄出些繁花似锦来。
但帝王之心,时时总有一人天下的担忧。这场一连下了十天的雨,让司马炎感到,眼前的昌荣就像是婢女抱着的花瓶,一失手一哆嗦就会变成一地碎片。
司马炎烦躁地踱来踱去时,殿前黄门官匆匆来报,说是都水使者觐见。司马炎一拢纱袍,端坐在那代表至高权力的御床上。都水使者浑身滴水,头发贴在脸上,连跪带爬,匍匐在紫光殿当央,结结巴巴报奏:“禀陛下,青州、徐州、兖州急报,大水漫灌,河湖暴溢,大量农田村庄被毁,饥民盈野,惨不忍睹呀!请陛下速做决断!”
司马炎一激灵,脸“唰”地就黑了,指着都水使者咆哮:“朕每年拨给都水台数百万钱帑,这些钱就是堆也能堆成固若金汤,现在你给朕说遭灾了,恁多的钱都伺候给鬼了吗?”
烦躁归烦躁,但还得打起精神来应对。司马炎急诏青州、徐州、兖州周围各郡县开仓放粮,舍粥赈灾。
青州、徐州、兖州的赈灾诏书刚刚传出,皇城边的洛河、伊河又漫堤了。混浊的洪水犹如凶兽露出森白獠牙,灭世一般愤怒地扑向帝都洛阳城,携泥带草卷进大街小巷,一路扫荡将晋皇围困进水深火热中。受到惊吓的晋武帝在内侍黄门搀扶下,顾不得后宫三千佳丽,被护送到皇宫最高处的宫殿金镛城。盘在殿脊的酽云退散,霞光射落一地金黄,已是十数日之后。司马炎惊魂未定地望着一地狼藉,方想起京畿之地于国家的重要,即诏大司农取敖仓之粟开设粥厂赈济百姓。又弄出一份“罪己诏”,带着满朝公卿祷告天帝。
这场雨后的咸宁五年(279年)某日,熬过天灾的司马炎松了一口气,嗜围棋如命的他在宫中与中书令张华、侍中王济下棋。《忘忧清乐集》中保留有《晋武帝诏王武子弈棋局》。《晋书·杜预传》载,杜预捧讨吴奏章入宫时,晋武帝正与张华在棋盘上博弈得难解难分。杜预奉上奏章,见司马炎头都不抬,索性站在边上一边看棋,一边陈述灭吴的利害。杜预絮絮叨叨,司马炎埋头于棋局,充耳不闻,一言不发。一手捏着棋子的张华见状,下不下去了,起身拱手说道:“陛下圣明神武,政治清明,深得人心,国家富有,兵力强大,号令一出,莫不敢从。而吴国国主孙皓荒淫无度,滥杀贤能之才。两相对比,灭吴根本不需要费多大力啊。”那意思很明白,叫司马炎拍个板,先定了天下局再说棋局。司马炎理解得很到位,抖着袍袖对杜预说:“打打打,去打去!”他是想先打发杜预走了再继续对弈。
谁知杜预当真了,转身就去拟定了伐吴计划。于是乎,西晋兵发建业。当司马炎坐在棋盘前,将手中把着的那樽酒渐渐晃出殷红,苟延残喘的东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泯灭在历史尘埃里。
混乱数代、苦焦百年的华夏大地再次“大一统”,百姓脱离战火,西晋呈现一派生机。《晋书·食货志》说:“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看似是打扮如新的新媳妇,其实已是皮肤松弛的老寡妇,未经过脱胎换骨的洗礼,西晋在歌舞升平之下暗流汹涌。
“忠义”“孝悌”是中国古代王朝的两块金字招牌,司马炎已经打不起“忠义”招牌,只能提倡以名教立国,高高举着“孝悌”招牌。所谓名教,本义为名分与教化,是以儒家所定的名分与伦常道德为准则的礼法。这时候,一个人,或者说一个家族,被一个王朝推了出来,那就是“以孝悌名天下”的王祥、王览兄弟。
王祥,字休征,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人,历东汉、魏、西晋三代。年少时生母早逝,备受后母朱氏冷落和虐待。尽管如此,他仍能以顺从和恭敬的态度对待父母。后母想尽办法折磨他,命他在冬天捕鱼和烤黄雀,命他在恶劣天气里守护一棵树,他都忍气吞声,毫不抱怨。父母生病时,他照样不辞劳苦地照顾,亲手煎药,亲尝药汤。
王祥最为人传颂的是“卧冰求鲤”。十冬腊月,地冻如铁,河面结冰。听闻后母想吃鲜鱼,王祥“解衣将剖冰求之”,不顾惜自身,为她弄来活鱼。
王祥和同父异母的兄弟王览关系很亲近。朱氏打王祥的时候,王览常常用身体护他;朱氏虐待王祥夫妻时,王览带着妻子与兄嫂同甘共苦。随着王祥的孝名广为人知,朱氏感到十分尴尬和嫉恨,欲用毒酒害死王祥。看出朱氏用心的王览不揭穿母亲,主动要将毒酒抢过来自己喝,甘愿替兄长饮下毒酒。王览的举动终于感化了母亲朱氏,朱氏把毒酒倒在了地上。就这样,琅邪王氏一门在王祥“卧冰求鲤”后,又有“争鸩舍生”的主人公王览,成为天下皆知的孝悌之家。
东汉以来,因隐士严子陵与汉光武帝刘秀交往的美谈,促发了“崇隐”风气,《汉书》说“是故清节之士,于时为贵”,把隐士称为品行高尚的清节之士。王祥兄弟以孝悌闻名天下后,隐居三十年不问世事。越是隐而不出,越是被人推崇,名声越是响亮。
曹魏建立之后,颁布“九品官人法”,在每个州、郡设立“中正”职位,根据门第、能力、德行三个指标,将当地士人划分为三六九等,按评定等级授予官职。中正最看中的是门第,也就是士人祖辈的官爵、功勋,这也从制度上巩固了世家大族的做官特权。
王祥的家庭处于寒门和高门大姓之间。其祖父王仁做过青州刺史,其父王融终身未仕。到了王祥这一代,家境困顿,虽然知书识礼,却非学富五车。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因德行出众而为乡里所知,进而被州、郡长官征辟入府,也是三条占了一条。
继续阅读请关注公众号《半字书香》回复书号【88475】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