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大明风华:我本就是一代神皇全文无删减张妍朱瞻基最新推荐小说_完结版小说推荐大明风华:我本就是一代神皇全文无删减张妍朱瞻基

大明风华:我本就是一代神皇全文无删减

大明风华:我本就是一代神皇全文无删减

晶晶晶

本文标签:

主角是张妍朱瞻基的古代言情《大明风华:我本就是一代神皇全文无删减》,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古代言情,作者“晶晶晶”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他原本是现代社会中一个痴迷网游的青年。因通宵熬夜玩网游,不幸猝死。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出人意料,他在死后竟然带着游戏中熔炼了二十四部绝世武功的《万相神功》,穿越到了大明王朝,并且成为了未来的明宣宗朱瞻基。初到大明,朱瞻基便面临着诸多质疑。有人说他心机太重,杀气太大,运气太好,夺了天机,不会长寿。但朱瞻基却有着自己的信念,他下定决心:“我倒是要让他们看看,到底谁命短!”凭借着《万相神功》,朱瞻基迅速成长为人间武圣。他不仅自身武功高强,还将武功广泛传播。朱棣、朱高炽、太监家奴、文臣武将、军士百姓,都在他的传授下习得了武功。同时,他还运用生死符,巧妙地约束了东厂、锦衣卫等高层,确保他们对自己忠心耿耿。在朱瞻基的治理下,大明王朝呈现出一番全新的景象。朱棣虽年事已高,但依然老而弥坚,成为了征北大将军;朱高炽身体健康,担任内阁首辅。太监们不再是祸乱朝纲的存在,反而都成了贤宦;文臣们也不再贪图钱财,武将们更是变得不惧生死。朱瞻基并未满足于国内的安稳,他积极应对内忧外患。在国内,他平定忧患,稳定局势;在国外,他打击鞑靼,收复失地,开疆拓土,甚至封狼居胥。他的目光不仅局限于大明本土,还将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征讨朝鲜、日本,创立两大行省,开启了大明王朝别样的风华。...

来源:cd   主角: 张妍朱瞻基   时间:2025-04-21 19:28:32

小说介绍

主角是张妍朱瞻基的古代言情《大明风华:我本就是一代神皇全文无删减》,是近期深得读者青睐的一篇古代言情,作者“晶晶晶”所著,主要讲述的是:他眉头微蹙——这粗麻布料,连府衙差役都不屑穿。“张昀。”“属下在。”“去查查,尚衣局每年领的绸缎都去哪了...

第36章


离开时,朱瞻基的皂靴踏过青石台阶,发出规律的“嗒嗒“声。张昀亦步亦趋地跟着,忍不住压低声音:

“殿下,这样处置是否太轻?”

朱瞻基忽然驻足。晨光中,他的侧脸线条如刀削般锋利。远处一个小宫女正捧着新领的月例银子,破旧的鞋尖从裙摆下露出,沾着晨露的草屑。

“张昀,杀人容易诛心难。”他忽然转身,“去尚衣局查查,宫女的四季衣裳可有克扣。”

张昀躬身时,瞥见殿下腰间玉佩微微晃动——那上面刻着的“如朕亲临”四个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尚衣局的朱漆大门被“砰”地推开时,十几个绣娘正围坐在绣架前。为首的掌事嬷嬷手中的银针“叮当”落地,在青砖上弹跳两下。

“殿、殿下……”

嬷嬷膝盖一软,跪地时带翻了绣架。五彩丝线滚落一地,在晨光中泛着细碎的光。

朱瞻基指尖挑起一件宫女常服,布料在他指间发出“沙沙“声响。他眉头微蹙——这粗麻布料,连府衙差役都不屑穿。

“张昀。”

“属下在。”

“去查查,尚衣局每年领的绸缎都去哪了。”

朱瞻基声音不轻不重,却让跪着的嬷嬷浑身发抖,“特别是江南进贡的软烟罗。”

嬷嬷额头抵着地面,冷汗顺着鼻尖滴在绣了一半的牡丹上。

她突然扑上前抱住朱瞻基的靴子:“殿下开恩!老奴……老奴愿将功折罪!”

朱瞻基垂眸看她,晨光在睫毛下投出一片阴影:“哦?”

嬷嬷哆嗦着从怀中掏出一本小册子,带着哭腔说道:“这是……这是尚服局历年贪墨的账目……老奴真的是一分都不敢乱花啊!”

张昀接过账册,翻动时纸张发出脆响。他忽然瞪大眼睛:“殿下,这上面记着……”

“念。”

“永乐三年春,截留苏绣三十匹,转卖晋商得银二百两……永乐四年冬,克扣宫女棉衣用料,得银……”张昀声音越来越低,“这……这还牵扯到仁寿宫的刘公公……”

朱瞻基突然轻笑一声。笑声惊飞了檐下的麻雀,扑棱棱的振翅声在院中回荡。

“有意思。”他弯腰拾起一根银针,针尖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传令,今日申时,所有六品以上内官到东宫前集合。”

嬷嬷瘫软在地,像一摊烂泥。她官帽上的珍珠滚落,被朱瞻基的皂靴碾入砖缝。

申时的日头正毒。东宫前广场上,两百多名太监宫女整齐跪着。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在青砖上洇出深色痕迹。

朱瞻基站在丹陛上,腰间玉佩与绣春刀在阳光下交相辉映。他身后站着二十名听风卫,清一色的玄色劲装,像一片压城的乌云。

“今日请诸位来,是有些旧账要算。”朱瞻基声音不大,却让前排几个老太监开始发抖,“张昀。”

“在!”

“念名单。”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不断有人被拖出队列。有个胖太监突然暴起,却被听风卫一脚踹在膝窝,“咔嚓”一声脆响后发出杀猪般的嚎叫。

朱瞻基面无表情的踱步到刘公公面前。

这个仁寿宫总管此刻面如金纸,官服下摆湿了一片。

“刘公公,”朱瞻基蹲下身,与他平视,“听说你侄子在通州置了五千亩良田?”

刘公公喉结滚动:“老奴…老奴……”

“带上来!”

四名听风卫押着个锦衣青年过来。

青年一见刘公公就哭喊:“叔父救我!他们查了我的地契!”

朱瞻基从怀中掏出一叠文书:“永乐二年到四年,你经手采买的绸缎,市价总计不过两万两,账上却记了八万两。”他忽然提高声音,“动动手,六万两雪花银就入了你的口袋,你的胃口还真不小啊!”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