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仙自落榜来(季安之季安之)完整版免费阅读_(仙自落榜来)全章节免费在线阅读

仙自落榜来

仙自落榜来

司风之尘

本文标签:

穿越重生小说《仙自落榜来》中的主人公是主角季安之季安之,编写本书的大神叫做“司风之尘”。更多精彩阅读:满玉京城外数里,徽山书院。晨曦方才转红为金,季安之便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与车夫一起装上了已在等候的远途马车。“安之,你这一去,当真不再回京?司玉洹满脸严肃,一改往日云淡风轻的玩世不恭之态。“玉洹兄,我季安之何曾对你说过谎话?季安之一脸真诚,只是这真诚却属实让司玉洹开心不起来。“安之,你苦读十载,今日却真决定要将这十年之功都毁于一旦么?开口的正是徽山书院山长,前宰国顾宏洲,也是季安之与司玉洹一道的授业恩师。“师长,安之自有安之的命运,有时确是身不由己的。这三年来多谢师长与各位老师的抬爱,是安之负了诸位师上的栽培。若是以后有机会,安之还是会继续求学的,也一直以曾拜在师长门下为生为荣幸。季安之向众人深深一揖,却不松口留下。“有什么非离开不可的呢?若有什么难处,大了不说,禁城之外,满玉京之内,我司玉洹敢担保给你一个容身之所,谋生之道。“昨日收到家中飞书,双亲病故,家中兄长数年来杳无音讯,只我一人戴孝,需我急奔回去吊丧。季安之转过头去,不敢面对平日里对自己格外上心的山长与一众教师。送行的众人一时沉默难言。良久,司玉洹上前拍了拍季安之的肩膀,没有多话,只道:“我陪你一同回去,乘官驿。“多谢玉洹兄。季安之一脸感激,认认真真又向司玉洹作揖,却被一把扶住。“安之,还需节哀。“无需多虑,我最善解心结。季安之礼貌一笑。外人看来,却满是凄苦。“季安之,节哀顺变。一路需多小心,若往后有暇,务必回我们书院来看看。你要走的太过仓促,没什么好送你的,这个是我抓的一些清心安神的香药,路上舟车劳顿,应能助眠一二。季安之顺那轻柔声音望去,却是书院中不多的几名女学子之一,戚渺缈看着那意味难言的双眸,季安之短暂失神只伸手去接住,竟是一只香囊。自古暗香喻相思,一时不知如何回应,片刻之后,看着那都泛起霞韵的脸庞,郑重回道:“若有暇,定会回来看你们的。重音落在了“定和“你二字上,却像是单独对她许下了承诺。少年情愫,朝露慕星。若是此时为了不辜负一人一时的期待,却负了彼此一生,却不知两人会作何想。直到看着季安之妥善收起了那精致幽香的香囊,戚渺缈这才转身回去。随后又是一一告别了诸位相伴了三年朝夕的师长与同窗,季安之这才跟着司玉洹乘着他的马车一同去了距离此处最近的官驿。至于季安之先约好的长途马车,在接过司玉洹抛去的银锭后,热情似火地非要帮忙把季安之的行李一起送到官驿去。只是司玉洹挥手让自家那几名健硕的仆从去从他车上搬了过来,打发他走人了。直至中午时分,在季安之强烈要求下,司玉洹才打消了要拉着他请他一起去下馆子的念头,在官驿简单吃了便餐,两人与几名仆从分乘了两辆马车,这才离开了满玉京向着季安之的故乡奔去。官驿奔马之上,季安之与司玉洹同坐在车架前面,看着飞速后退的景色。官驿与民驿有所不同的是,民驿只能走各地方自修的小道与官道,驿马也多为下等,每日行进不足百里。而官驿本是为战时传讯所设,多为飞马传书,可走只有军中可走的驰道,极速日行千里有余。后来战事渐无,人间太平,除了偶尔给地方下达中央政令或是上报各地灾事等事由外,便很少能有什么事情动用到官驿。这官驿所服役的马匹多是骑兵中退役下来的战马,甚至不乏千里加急专用的稀世良驹。驿倌骑士也都为骑兵中退伍的好手。每日人吃马嚼,开销属实不小,纵使阆旭国有牧场三四处可供产马,但饲草运输却也是一大问题。后来前丞相大袖一挥,将官驿对民间开放,除五百里、八百里、一千里、千二百四种加急传信留作军用外,其下等级的传讯与载人皆对百姓开放,只需花费不同等级的钱财,便能将信件日夜不停地送至全国各处。季安之往常只知道官驿载人需花销不少,却不知官驿对民间开放的只有日三百里为上限的二马车架。而司玉洹带他所乘坐的,却是只有下派钦差时才能乘坐的日六百里八马大乘。这却是不得皇庭之命,再有权势也不能乘坐的规制。至于全国最高级,则是皇帝独属的“一麒八麟九龙驾,以日行千五百里头马为领,并驭八匹千二百里良驹为副。“安之,等到这番事了,若是不打算回书院,你再想作何打算?司玉洹突然开口。“家书里说,我父母两个在此番意外之前,早就留下了遗书。除开一些交代我要好生照顾自己之外,便是让我有能力了,要尽量寻到兄长。这是他们两个一生未解的憾愿。季安之望着官道两旁那一成不变的荒颓景物,平静神色中并无过多的悲伤,反倒是迷惘更多些。“这几年来,好像并未听你提起过你兄长此人。若是有什么特征可以讲来听听,回头我可以托些在外游历的朋友一起寻下你兄长。“多谢玉洹兄。我兄长他……季安之皱眉思索起来,似乎陷入了很难回想的回忆中。“最后一次见他时,还是在老家北漠山古林的村子中,我才六岁不到。兄长那时已是常年在外,一年到头也难回来几次。“想不到安之竟然是出身北漠山脉。北漠苦寒呐,北漠山尤为甚之。想来令尊令堂当年也没少吃过苦头。听家中长辈讲北漠山乃是我们阆旭国最北,每年十月间便已是大雪纷飞,甚之若倾盆,覆雪能半日封山。一到此般境地,便是朝廷出手赈灾,所调赈资也很难送入山中猎户身边。“确实如此,北漠山资源匮乏,不能耕种,每到深冬便只有猎渔为生,烧碳御寒。兄长出生那年便遇上了大雪提前封山,天寒地冻之下,兄长他体质又差,父亲连着烧了半月的炉子,木炭烧完了便出门伐树,这才保了他平安。季安之回想起这些久远的往事,脸上的迷惘中像是寻到了一丝方向。“季燃枝,这是后来父亲跟村里先生谈起这事时,先生给兄长他起的名字。说是他这个山民猎户家的孩子,既然是靠着烧了那么多冬休的树木活下来的,便不能忘了深山的这份恩情。要他记着自己是靠燃枝而生的。“北漠百姓最有血性,也最重情义。常听家中长辈提起当年蛮夷入国,我阆旭国近乎灭国,正是靠着出身北漠的故飞将军带着百十名短兵杀入敌阵,以命换命般取了蛮子王查尔查天汗的头,这才一扭颓势,反败为胜。难怪安之你过往那般用功。司玉洹感慨道。“最重情义,故飞将军这般军中飞将强兵,能以身报国名传千古。可我兄长,父母亲这般山民百姓,却被这情义二字所困颇深。兄长昔年似是为追寻他的青梅旧识才失了音讯。父母亲也是为了兄长他,带我离了故土,放下了弓刀,扛起了锹锄。从山民猎户,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农夫。季安之陷入久远到不似他自己的回忆中,细数起已经快要消散未来或许也不会再提起的往事。“说出来不怕玉洹兄你笑话,记得当初父母他们两个根本没有种过粮食的人,秋收时只收了几石瘪谷,后来还把手里所剩不多的钱都提前买了好多木炭囤起来,怕冬天冻着我。后来冬天了,却没他们两人想的那么冷,瘪谷也快吃完了,父亲就扛着自己新做的弓箭出去打猎。“我们阆旭国,应该是禁持弓弩的吧。“这也是后来村正告知才知道的,父亲这才接受了自己已不是猎户的实情,忍痛烧了新弓。后来还是邻里们好心,拿余钱买了家中闲剩的木炭,开春还匀了种谷给我们。提到这些事,季安之虽无奈于情义二字却也十分感慨。“若非情义,兄长便不会出走,若非情义,父母与我也不会离开北漠山古林。却也若非情义,或许刚出北漠山的那个冬日,我们一家三人便会饿死在这从未经历过的暖冬中。“山长常念叨书院那些不思圣贤书独独思才子佳人的同窗们,说这世间文字三千数,要说杀人救人,只有情字一个。“这都是前人悟透悟烂的道理。季安之忽然一笑。“怎么到你们这,就狗屁不懂了呢。司玉洹哈哈大笑。这两句话,正是徽山书院山长顾宏洲恨他们朽木不可雕时的口头禅。“怕以后再也听不到师长这般训诫我了。要是真能参透情这一字,这世间哪还有这么多苦要尝。阆旭国殿试设在举国秋收之后。一切完毕,已经是近了九月时。一路北往,景色越发荒芜。季安之看着已经没了多少绿色的深秋萧瑟景象,忽然落寞下来。司玉洹自知他这是自嘲感慨,劝说并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将手搭在季安之肩上,与他一同欣赏起了这深秋景色。几日后接近了北漠南边一个小村镇上,也算近了季安之如今的家乡所在,清晨的地面已经落了一层白霜。雁南飞,秋叶缤纷,北风唤霜回。乡北巍,八乘疾驰,游子戴孝归。

来源:fqxs   主角: 季安之季安之   时间:2023-03-28 19:28:32

小说介绍

最具潜力佳作《仙自落榜来》,赶紧阅读不要错过好文!主人公的名字为季安之季安之,也是实力作者"司风之尘"精心编写完成的,故事无删减版本简述:季安之穿好衣服,踏出门去,只见院子中本来有将近一脚掌厚的积雪,此刻竟然空出了一个两三丈大小的空地出来在那空地中间,站着一个比一般成年男性高出一丈左右的壮硕巨汉家中半夜突然出现个陌生人,还是这种一看就是好几个自己都不可能胜过的猛将,季安之心头狂跳,表面上却还是佯装镇定道:"不知阁下深夜到访,可是有什么要事?""这里可是季燃枝家?"巨汉并未回答季安之的问题,而是再次向季安之确认"正是,不知阁下到......

第2章 还乡无锦衣


满玉京城外数里,徽山书院。

晨曦方才转红为金,季安之便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与车夫一起装上了已在等候的远途马车。

“安之,你这一去,当真不再回京?司玉洹满脸严肃,一改往日云淡风轻的玩世不恭之态。

“玉洹兄,我季安之何曾对你说过谎话?

季安之一脸真诚,只是这真诚却属实让司玉洹开心不起来。

“安之,你苦读十载,今日却真决定要将这十年之功都毁于一旦么?

开口的正是徽山书院山长,前宰国顾宏洲,也是季安之与司玉洹一道的授业恩师。

“师长,安之自有安之的命运,有时确是身不由己的。这三年来多谢师长与各位老师的抬爱,是安之负了诸位师上的栽培。若是以后有机会,安之还是会继续求学的,也一直以曾拜在师长门下为生为荣幸。

季安之向众人深深一揖,却不松口留下。

“有什么非离开不可的呢?若有什么难处,大了不说,禁城之外,满玉京之内,我司玉洹敢担保给你一个容身之所,谋生之道。

“昨日收到家中飞书,双亲病故,家中兄长数年来杳无音讯,只我一人戴孝,需我急奔回去吊丧。

季安之转过头去,不敢面对平日里对自己格外上心的山长与一众教师。

送行的众人一时沉默难言。

良久,司玉洹上前拍了拍季安之的肩膀,没有多话,只道:“我陪你一同回去,乘官驿。

“多谢玉洹兄。

季安之一脸感激,认认真真又向司玉洹作揖,却被一把扶住。

“安之,还需节哀。

“无需多虑,我最善解心结。季安之礼貌一笑。外人看来,却满是凄苦。

“季安之,节哀顺变。一路需多小心,若往后有暇,务必回我们书院来看看。你要走的太过仓促,没什么好送你的,这个是我抓的一些清心安神的香药,路上舟车劳顿,应能助眠一二。

季安之顺那轻柔声音望去,却是书院中不多的几名女学子之一,戚渺缈

看着那意味难言的双眸,季安之短暂失神只伸手去接住,竟是一只香囊。

自古暗香喻相思,一时不知如何回应,片刻之后,看着那都泛起霞韵的脸庞,郑重回道:“若有暇,定会回来看你们的。

重音落在了“定和“你二字上,却像是单独对她许下了承诺。

少年情愫,朝露慕星。若是此时为了不辜负一人一时的期待,却负了彼此一生,却不知两人会作何想。

直到看着季安之妥善收起了那精致幽香的香囊,戚渺缈这才转身回去。

随后又是一一告别了诸位相伴了三年朝夕的师长与同窗,季安之这才跟着司玉洹乘着他的马车一同去了距离此处最近的官驿。至于季安之先约好的长途马车,在接过司玉洹抛去的银锭后,热情似火地非要帮忙把季安之的行李一起送到官驿去。

只是司玉洹挥手让自家那几名健硕的仆从去从他车上搬了过来,打发他走人了。

直至中午时分,在季安之强烈要求下,司玉洹才打消了要拉着他请他一起去下馆子的念头,在官驿简单吃了便餐,两人与几名仆从分乘了两辆马车,这才离开了满玉京向着季安之的故乡奔去。

官驿奔马之上,季安之与司玉洹同坐在车架前面,看着飞速后退的景色。

官驿与民驿有所不同的是,民驿只能走各地方自修的小道与官道,驿马也多为下等,每日行进不足百里。

而官驿本是为战时传讯所设,多为飞马传书,可走只有军中可走的驰道,极速日行千里有余。

后来战事渐无,人间太平,除了偶尔给地方下达中央政令或是上报各地灾事等事由外,便很少能有什么事情动用到官驿。

这官驿所服役的马匹多是骑兵中退役下来的战马,甚至不乏千里加急专用的稀世良驹。驿倌骑士也都为骑兵中退伍的好手。每日人吃马嚼,开销属实不小,纵使阆旭国有牧场三四处可供产马,但饲草运输却也是一大问题。

后来前丞相大袖一挥,将官驿对民间开放,除五百里、八百里、一千里、千二百四种加急传信留作军用外,其下等级的传讯与载人皆对百姓开放,只需花费不同等级的钱财,便能将信件日夜不停地送至全国各处。

季安之往常只知道官驿载人需花销不少,却不知官驿对民间开放的只有日三百里为上限的二马车架。

而司玉洹带他所乘坐的,却是只有下派钦差时才能乘坐的日六百里八马大乘。这却是不得皇庭之命,再有权势也不能乘坐的规制。

至于全国最高级,则是皇帝独属的“一麒八麟九龙驾,以日行千五百里头马为领,并驭八匹千二百里良驹为副。

“安之,等到这番事了,若是不打算回书院,你再想作何打算?

司玉洹突然开口。

“家书里说,我父母两个在此番意外之前,早就留下了遗书。除开一些交代我要好生照顾自己之外,便是让我有能力了,要尽量寻到兄长。这是他们两个一生未解的憾愿。

季安之望着官道两旁那一成不变的荒颓景物,平静神色中并无过多的悲伤,反倒是迷惘更多些。

“这几年来,好像并未听你提起过你兄长此人。若是有什么特征可以讲来听听,回头我可以托些在外游历的朋友一起寻下你兄长。

“多谢玉洹兄。我兄长他……

季安之皱眉思索起来,似乎陷入了很难回想的回忆中。

“最后一次见他时,还是在老家北漠山古林的村子中,我才六岁不到。兄长那时已是常年在外,一年到头也难回来几次。

“想不到安之竟然是出身北漠山脉。北漠苦寒呐,北漠山尤为甚之。想来令尊令堂当年也没少吃过苦头。听家中长辈讲北漠山乃是我们阆旭国最北,每年十月间便已是大雪纷飞,甚之若倾盆,覆雪能半日封山。一到此般境地,便是朝廷出手赈灾,所调赈资也很难送入山中猎户身边。

“确实如此,北漠山资源匮乏,不能耕种,每到深冬便只有猎渔为生,烧碳御寒。兄长出生那年便遇上了大雪提前封山,天寒地冻之下,兄长他体质又差,父亲连着烧了半月的炉子,木炭烧完了便出门伐树,这才保了他平安。

季安之回想起这些久远的往事,脸上的迷惘中像是寻到了一丝方向。

“季燃枝,这是后来父亲跟村里先生谈起这事时,先生给兄长他起的名字。说是他这个山民猎户家的孩子,既然是靠着烧了那么多冬休的树木活下来的,便不能忘了深山的这份恩情。要他记着自己是靠燃枝而生的。

“北漠百姓最有血性,也最重情义。常听家中长辈提起当年蛮夷入国,我阆旭国近乎灭国,正是靠着出身北漠的故飞将军带着百十名短兵杀入敌阵,以命换命般取了蛮子王查尔查天汗的头,这才一扭颓势,反败为胜。难怪安之你过往那般用功。

司玉洹感慨道。

“最重情义,故飞将军这般军中飞将强兵,能以身报国名传千古。可我兄长,父母亲这般山民百姓,却被这情义二字所困颇深。兄长昔年似是为追寻他的青梅旧识才失了音讯。父母亲也是为了兄长他,带我离了故土,放下了弓刀,扛起了锹锄。从山民猎户,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农夫。

季安之陷入久远到不似他自己的回忆中,细数起已经快要消散未来或许也不会再提起的往事。

“说出来不怕玉洹兄你笑话,记得当初父母他们两个根本没有种过粮食的人,秋收时只收了几石瘪谷,后来还把手里所剩不多的钱都提前买了好多木炭囤起来,怕冬天冻着我。后来冬天了,却没他们两人想的那么冷,瘪谷也快吃完了,父亲就扛着自己新做的弓箭出去打猎。

“我们阆旭国,应该是禁持弓弩的吧。

“这也是后来村正告知才知道的,父亲这才接受了自己已不是猎户的实情,忍痛烧了新弓。后来还是邻里们好心,拿余钱买了家中闲剩的木炭,开春还匀了种谷给我们。

提到这些事,季安之虽无奈于情义二字却也十分感慨。

“若非情义,兄长便不会出走,若非情义,父母与我也不会离开北漠山古林。却也若非情义,或许刚出北漠山的那个冬日,我们一家三人便会饿死在这从未经历过的暖冬中。

“山长常念叨书院那些不思圣贤书独独思才子佳人的同窗们,说这世间文字三千数,要说杀人救人,只有情字一个。

“这都是前人悟透悟烂的道理。

季安之忽然一笑。

“怎么到你们这,就狗屁不懂了呢。

司玉洹哈哈大笑。

这两句话,正是徽山书院山长顾宏洲恨他们朽木不可雕时的口头禅。

“怕以后再也听不到师长这般训诫我了。要是真能参透情这一字,这世间哪还有这么多苦要尝。

阆旭国殿试设在举国秋收之后。一切完毕,已经是近了九月时。一路北往,景色越发荒芜。

季安之看着已经没了多少绿色的深秋萧瑟景象,忽然落寞下来。

司玉洹自知他这是自嘲感慨,劝说并起不了什么作用,只是将手搭在季安之肩上,与他一同欣赏起了这深秋景色。

几日后接近了北漠南边一个小村镇上,也算近了季安之如今的家乡所在,清晨的地面已经落了一层白霜。

雁南飞,秋叶缤纷,北风唤霜回。

乡北巍,八乘疾驰,游子戴孝归。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