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第一废太子新上热文(苏洵李恪)火爆小说_《第一废太子新上热文》苏洵李恪小说免费在线阅读
小说介绍
苏洵李恪是都市小说《第一废太子》中出场的关键人物,“一页孤舟L”是该书原创作者,环环相扣的剧情主要讲述的是:早年间昆阳有人有过开凿河渠的想法,但皆因前几任知州怠政不予支持,最后不了了之。而这一次,还是因为有了新任知州苏洵的支持,开渠的事情才得以实施。还未到工地,李恪便遥遥望见足足上千的民夫赤着上身,或是挥舞榔头铁杵在开凿山体,或是在肩挑背扛碎石,整个工地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但到了近前李恪才发现,工地热闹归...
第4章
方法并不困难,而现在李恪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材料不足。
毕竟所需要爆破的,可是十余丈山体,少说也有几十立方米的岩石,即便是后世的高烈性TNT炸药,起码也需要十几公斤的药量。
而自己制造的土制炸药,威力自然远不如后世的TNT,所以李恪估计,自己最起码需要一百多斤的炸药,才可能完全轰开这十余丈的山体。
所以李恪在让工匠配置炸药的同时,也让苏洵继续去搜集制备炸药的原料,最起码也要做到有备无患。
很快,加工、提纯好的材料全部被准备完毕,李恪则吩咐工匠按照比例,将所有的材料一一混合后,装入了一只只密封的土陶罐子中,最后又安放好引信。
至此,简单的爆破用炸弹就算制造好了。
只是望着眼前一个个如西瓜般躺在地上的土陶罐子,苏洵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
“殿下,这几十个小陶罐,真的就能将那十余丈的山体凿通?”
李恪抬头看了眼苏洵,只是神秘兮兮的笑了笑,道:“行不行,待会你就知道了!”
说罢,李恪便吩咐一旁的十几个民夫,将地上的几十个陶罐装进担子里,随后对苏洵道:“苏老,走吧,我们去大渠工地!”
一时辰后,澜河大渠工地。
工地身处昆阳城东十里的大山之中。
实际上澜河距离昆阳并不远,直线距离不过十几里,但却因有大山阻隔,致使一边澜河时常泛滥成灾,一边的昆阳地界却久逢干旱,犹以今年最为严重。
早年间昆阳有人有过开凿河渠的想法,但皆因前几任知州怠政不予支持,最后不了了之。
而这一次,还是因为有了新任知州苏洵的支持,开渠的事情才得以实施。
还未到工地,李恪便遥遥望见足足上千的民夫赤着上身,或是挥舞榔头铁杵在开凿山体,或是在肩挑背扛碎石,整个工地人声鼎沸、热闹异常。
但到了近前李恪才发现,工地热闹归热闹,可开凿山体的进度却是缓慢异常。
“齐指挥使,进度如何?”
一到近前,苏洵便直接开口向一赤着上身、身材高大的健壮汉子询问道。
此人李恪认得,名叫齐如松,是昆阳卫都指挥使,也就是昆阳的最高军事长官。
按照大魏军制,卫都指挥使应下辖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兵力约一千,卫所总兵力共五千余。
但吊诡的是,就在李恪抵达昆阳的五日前,昆阳的守军忽被一纸调令抽掉走大半,只留下齐如松这一个光杆都指挥使,及老弱残兵不足千人。
昆阳属边塞要地,时常面临契丹人袭扰,平日卫所满员时尚且不足抵抗契丹人的侵袭,此时李恪方才就番,朝廷就将昆阳守军抽掉走大半。
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齐如松先是向李恪行了一礼,随后擦了把额头豆大汗珠,冷峻的摇了摇头:“进展缓慢,山体坚硬,纵使我已促人昼夜不休轮番开凿,但每日掘进距离仍旧不足两尺。”
苏洵叹息一声,旋即转头看向了一旁的李恪。
李恪会然一笑,对齐如松道:“齐指挥使,现在让所有人都停工吧。”
齐如松一愣:“停工?”
旋即他脸色瞬间阴沉,甚至带着几分指责的口吻对李恪道:“殿下,现在昆阳城外几千亩田地亟待浇灌,属下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以求快速掘通大渠,您却让我停工?你莫不是想让昆阳几万百姓颗粒无收,哀殍遍野?”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